油畫是以用快干性的植物油(亞麻仁油、罌粟油、核桃油等)調和顏料,在畫布亞麻布,紙板或木板上進行制作的一個畫種。作畫時使用的稀釋劑為揮發性的松節油和干性的亞麻仁油等。畫面所附著的顏料有較強的硬度,當畫面干燥后,能長期保持光澤。憑借顏料的遮蓋力和透明性能較充分地表現描繪對象,色彩豐富,立體質感強。油畫是西洋畫的主要畫種之一。
油畫的前身是15世紀以前歐洲繪畫中的蛋彩畫,后經尼德蘭畫家揚·凡·艾克(Jan Van Eyck),對繪畫材料等加以改良后發揚光大。后人因揚·凡·艾克對油畫藝術技巧的縱深發展做出的獨特貢獻,譽其為“油畫之父”。近代油畫多用亞麻子油調和顏料,在經過處理的布或木板上作畫,因為油畫顏料干后不變色,多種顏色調和不會變得骯臟,畫家可以畫出豐富、逼真的色彩。油畫顏料不透明,覆蓋力強,所以繪畫時可以由深到淺,逐層覆蓋,使繪畫產生立體感。
油畫逐漸成為西方繪畫史中的主體繪畫方式,現在存世的西方繪畫作品主要是油畫作品。隨著時間的發展油畫逐漸生活化,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蒙娜麗莎》表現的一個普通婦女被廣為流傳。19世紀后期,由于科技發展,許多新材料應用于油畫領域,如丙烯顏料,油漆等。
油畫的發展過程經歷了古典、近代、現代幾個時期,不同時期的油畫受著時代的藝術思想支配和技法的制約,呈現出不同的面貌。
油畫的主要材料和工具:顏料、松節油、畫筆、畫刀、畫布、上光油、外框等。
一、顏料,分礦物質和化學合成兩大類。最初的顏料多為礦物質顏料,由手工研磨成細末,作畫時才進行調和鼻衄內。近代由工廠成批生產,裝入錫管,顏料的種類也不斷增加。顏料的性能與其所含的化學成分有關,調色時,化學作用會使有些顏料之間產生不良反應。因而,掌握顏料的性能有助于充分發揮油畫技巧并使作品色彩經久不變。
二、松節油,是一種揮發性醫用油。在油畫的調制中,起稀釋顏料的作用。一兩分鐘即可完全揮發,干后無光澤。將松節油和調色油按照一定比例混合使用,干得較快,色彩也比較亮。
三、畫筆,用彈性適中的動物毛制成,有尖鋒圓形、平鋒扁平形、短鋒扁平形及扇形等種類。
四、畫刀,又稱調色刀,用富有彈性的薄鋼片制成,有尖狀、圓狀之分,用于在調色板上調勻顏料,不少畫家也以刀代筆,直接用刀作畫或部分地在畫布上形成顏料層面、肌理,增加表現力。
五、畫布,標準的畫布,是將亞麻布或帆布緊繃在木質內框上后,用膠或油與白粉摻和并涂刷在布的表面制作而成。一般做成不吸油又具有一定布紋效果的底子,或根據創作需要做成半吸油或完全吸油的底子。布紋的粗細根據畫幅的大小而定,也根據作畫效果的需要選擇。有的畫家使用涂過底色的畫布,容易形成統一的畫面色調,作畫時還可不經意地露出底色。經過涂底制作后,不吸油的木板或硬紙板也可以代替畫布。
六、上光油,通常在油畫完成并干透后罩涂上光油,保持畫面的光澤度,防止空氣侵蝕和積垢。
七、外框,完整的油畫作品包括外框,尤其是寫實性較強的油畫,外框形成觀者對作品視域的界限,使畫面顯得完整、集中,畫中的物象在觀者的感覺中朝縱深發展。畫框的厚薄、大小依作品內容而定。古典油畫的外框多用木料、石膏制成,近現代油畫的外框較多用鋁合金等金屬材料制成。
裝飾畫簡介:裝飾畫是一種起源于戰國時期的帛畫藝術,并不強調很高的藝術性,但非常講究與環境的協調和美化效果的特殊藝術類型作品。分為具象題材、意象題材、抽象題材和綜合題材等。
裝飾畫的起源可以追潮到新石器時代彩陶器身上的裝飾性紋樣,如動物紋、人紋、幾何紋,都是經過夸張變形、高度提煉的圖形。更確切的起源是戰國時期的帛畫藝術。洞窟壁畫、墓室壁畫、宮殿裝飾壁畫藝術對當今裝飾畫的影響也非常大。
裝飾畫按框架可分為有框裝飾畫與無框裝飾畫。
一、有框裝飾畫:延續傳統油畫的風格,比較正式典雅,符合古典和稍微傳統的裝修,可以提高我們的審美情趣,進而提升藝術修養。商務性住宅一般配合高檔油畫以及原創作品。加上畫框呈現風格多變,顯得富麗堂皇,雍容華貴,價格稍高。但從名畫折射出來的大師的智慧和情感對我們啟迪心智、陶冶情操將會有很大的幫助。
二、無框裝飾畫:以無框的表現形式,使傳統的油畫表現出時尚、現代、無拘無束的個性,適合簡約的裝修風格,尤其是現代風格的設計,讓無框畫在房間里充滿活力。可以用套畫多拼的形式,是現代裝飾的潮流。減少了畫框成本,更加經濟。更加有助于油畫創作,打破傳統有框畫的局限。很受人們的歡迎。
按材質可以將油畫分為:油畫裝飾畫、動感畫、木制畫、金箔畫、攝影畫、絲綢畫、編織畫、烙畫等。
按種類可以分為:人物肖像油畫、婚紗肖像油畫、家庭肖像油畫、兒童肖像油畫、名人肖像油畫、寵物肖像油畫、無框裝飾畫、裝飾油畫、風景油畫、創意油畫、名畫臨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