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畫故事]油畫講述有關圣誕節的故事
12月25日圣誕節,這是西方傳統節日,原本只是基督教慶祝救世主耶穌誕生的日子,現在已經成為全民節慶:信教人士聚集教堂、紀念耶穌、舉行彌撒,紅塵中人團聚祝福、狂歡達旦、互贈禮物,共同營造喜氣祥和的節日氛圍。從基督教早期開始,就有了用藝術的方式來講述圣誕故事的傳統。
文藝復興第一位畫家喬托(Giotto,1266-1337),他畫過許多有關耶穌降生的壁畫。喬托,公元1310。接生婆占了中間地位。
據傳,瑞典的圣女布里奇(St. Bridget of Sweden, 1303-1373)在去世前看到一幅耶穌降生的異象,異象中的耶穌全身放光,甚至使得約瑟手中的燭光顯得暗然無光。她還聽到了天使的歌聲。下面這幅Fra Angelico(Guido di Pietro,1395-1455)的耶穌降生畫有兩個特色。第一、其他圣徒開始在畫上出現。第二、他開始使用圣布里奇所見的“異象”。
Fra Angelico的《耶穌降生》,公元1439-1443,佛羅倫薩圣馬可教堂。除了馬利亞與約瑟以外,后面跪著亞歷山大的加大肋納(3-4世紀)和維羅納的圣伯鐸(13世紀)兩位圣徒。畫中的耶穌沒有用布包裹,全身散發著光明。馬利亞低著頭,兩手合十。這個姿勢成為15-16世紀耶穌降生畫的楷模。耶穌光環上有個十字架的記號。
Geertgen tot Sint Jans的《夜間降生》,1490,馬利亞和天使都被耶穌散發的明光所照耀,象征著他是世界的光。遠處背景依稀可以辨識為野地的牧人。
Correggio所繪《牧人的朝拜》,1528,耶穌是光源。
卡拉瓦喬《牧人朝拜》,1609,他一貫打破傳統的作風,讓人感覺非常寫實。馬利亞產后非常疲倦,似乎癱在那里,約瑟站在那里,全神貫注地看著孩子。四周圍繞的牧人們彼此交談著。空中的天使手中拿著一張“至高之處榮耀歸于上帝”的條子。
喬爾喬內《牧人朝拜》,1505,喬爾喬內的人物畫里的風景總是特別美麗,占住畫面的中心。
米開朗基羅的老師Domenico Ghirlandaio《牧人朝拜》,1485。約瑟回頭望著那批不知從哪里涌來的人群,手摸著前額,無限彷徨的樣子。馬利亞卻是鎮靜異常,全神貫注在孩子身上。這幅畫很傳神,雖然人物很多,卻不雜亂,也不重復。連牛和驢都很專注。
魯本斯《博士朝拜》,1634,在鮮艷的色彩中,馬利亞不再是農家婦,儼然貴婦一個,耶穌就像是個王子。博士們一副敬畏之態。魯本斯不是在寫實,而是要表明一個神學上的信息,耶穌是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