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畫微信】梵高有史以來最具迷惑性的藝術家看看這8件事
作為后印象派畫家的代表人物,文森特·威廉·梵高是少數能讓中國人明確指認的外國畫家之一。長期被憂郁癥困擾、自殘、自殺...在普通人眼中,梵高的生活連“陰云籠罩”都不足以形容,而完完全全是深淵啊!
但梵高真的像傳聞中那樣難以捉摸么?他的畫隨著時間有什么變化?他的耳朵到底是怎么回事?是自己割掉的么?他到底是怎么死的?自殺還是謀殺?梵高可能伙同 “傳聞”,騙了我們所有人!在這個“實(到)事(處)求(是)是(坑)”的日子,咱們一起來掀起梵高的面紗,了解一些有關梵高的理論和發現,在這些說法持 有者看來,梵高不僅是最有天賦的畫家,還是有史以來最具迷惑性的藝術家。
可能之一:梵高沒割掉自己的耳朵。
沒錯沒錯,梵高割掉自己耳朵這件事,已經是“共識”了。按照人所共知的說法,梵高自己割掉耳朵,寄給一位叫Rachel的女士。不過,這故事可能有另一個版 本。歷史學家Hans Kaufmann 和 Rita Wildegans卻堅持認為,這個故事是梵高自己編出來的,真相是:他的好朋友——保羅·高更(對,就是那個同樣有名的畫家)在一場爭執中割掉了梵高的 耳朵,因為高更是個好斗的人。歷史學家拿出梵高寫給高更的信作為證據,梵高在信中說:“你和我都要對這件事守口如瓶。”
梵高自畫像
可能之二:他的向日葵是基因突變品種。
你有沒有注意到,梵高標志性的《向日葵》看起來跟正常的向日葵不太一樣?當然,一部分原因是藝術地再創造。但美國喬治亞大學的John Burke認為,梵高選取的向日葵,本來就是向日葵里的異類!很可能是基因突變的品種,跟下面這種毛茸茸的向日葵品種很相像。
右邊是基因變異的向日葵,確實很相似
可能之三:梵高死于謀殺。
關于梵高之死,最廣為人知的說法是他在37歲時自殺。
有證據認為,梵高沖著自己的上腹部開了 一槍,又堅持走了大約一英里回到房間。這個頗具戲劇性的場景,賦予了梵高標志性的形象:一個飽受折磨的靈魂不堪重負,以無比孱弱的身軀在生與死 的關口掙扎,似乎并不想死去。冰冷的死亡場景成為世人浪漫化的想象。畢竟,人家后來成名了嘛。
一位不具名學者曾對《名利場》雜志說:“如果說梵高是自殺的,那很多事都解釋不通...他沒表現出想要‘邁出這一步’的意愿。”
梵高可能不是死于自殺
可能之四:梵高把《最后的晚餐》隱藏在自己的一幅畫中
表面看來,《夜晚的咖啡館——室外》描繪的是一群老顧客在咖啡館的社交生活,他們的身形和面貌并不十分清晰。不過,Jared Baxter等一批研究者認為,圓圈中的畫面其實具有宗教象征性,像是達芬奇名作《最后的晚餐》的簡化版。透過一些隱藏的細節,有人懷疑這幅畫最初的面貌 應該更加復雜,比如畫面上其實布滿十字架形狀。
《夜晚的咖啡館——室外》
達芬奇《最后的晚餐》
可能之五:他的畫與歷史上最為復雜的科學原理精密契合
20世紀的德國理論物理學家維爾納·卡爾·海森堡說過:“等我見到上帝,我會問他兩個問題:為什么有相對論?為什么有渦流(他的研究內容之一)?我相信他只能 回答出前一個。”說得稍微夸張點,渦流理論的復雜程度讓相當數量的科學家一直感覺——很受傷。(愿意挑戰的你請自學,小編就不解釋了...)就是這么喪心 病狂的理論,居然與梵高的畫完美契合!據說,以大名鼎鼎的《星空》最為明顯,梵高通過旋轉的圖案營造的氣氛完美地可視化了這一理論。
于是理論家的腦洞就開了,他們認為在梵高焦灼的一生中,有一個時刻(比如在精神病院的時候),此人的經脈不知怎么得就打開了,以神奇的藝術方式進入到這個神理論領域。
《星空》或許完美地可視化了渦流理論
可能之六:梵高是色盲。
這說法聽起來有些匪夷所思了吧?但根據一位日本視覺研究專家的說法,梵高之所以采用高度冷色調的調色板和恣肆的畫風,可能因為他患有紅色色弱。
這位專家開發了一款叫做“色彩視覺模擬器”的APP,能模擬不同類型色盲或色弱狀態下看到的畫面,包括梵高可能的狀態。
這位日本專家在博客里寫道:“在我眼中,梵高的畫不但不存在沖突的用色和凌亂的線條,反而每幅畫都是線條和透視精準的杰作,這真是美妙的體驗!”
梵高是色盲?!
可能之七:梵高不是傳說中的瘋子。
盡管梵高稱得上歷史上最有名的瘋子之一,但許多歷史學家并不同意這一說法。他們認為,梵高要比人們印象中傳統和有條理得多。比如,人們一直樂于稱道《臥室》 這幅畫的用色:藍色墻壁和黃色地板的本應營造強烈沖突感,卻奇妙地讓慵懶的畫面帶給人某種黑暗的印象。研究者發現,畫面中的藍色本來更接近紫色,而紫色與 黃色傳統搭配一般會讓畫滿看起來更和諧。著說明梵高在用色上極其有條理。
“你會越來越清晰地發現,梵高是個非常有條理的藝術家,而不是大家 一般認為的那個隨手往畫布上丟顏料的瘋子。”梵高博物館負責人Axel Rüger說,“實際上,梵高對所使用材料的性質非常了解,知道如何正確的使用它們,創作也非常謹慎。這為我們理解作為藝術家的梵高,提供了更好的視角 ——他明確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臥室》的用色十分大膽,但畫面卻很和諧
可能之八:梵高的畫在逐漸變白。
熟悉繪畫藝術的人知道,梵高特別喜歡使用從紅鉛或水白鉛礦中提取出的合成顏料。令人無奈的是,這些顏料的穩定性并不好,例如紅色這樣明麗的顏色,會在光照下 逐漸褪色。藝術類網站Hyperallergic的解釋很靠譜:“想象有一顆球形硬糖,內核是紅色的,外面包著一曾淡藍色,最外面是一層灰蒙蒙的顆粒。"
芝加哥藝術中心的Francesca Casadio是一名藝術品保護科學家,對他來說:“盡管早就知道,顏料會隨著時間推移發生變化,但我還是很驚訝于紅色的變化,按理說,這種礦物質顏料的性質相當穩定。可沒想到,紅色也背叛了梵高。”
畫作可能在變白
(觀察者網譯自《赫芬頓郵報》)
閱讀本文的人還閱讀:
【油畫微信】梵高名畫《夜間的露天咖啡座》也稱《夜間的咖啡館》暗藏玄機或致敬達·芬奇
#油畫作品欣賞# 梵高《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