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有時令人難以琢磨,它可以讓人們很快將一位杰出的畫家忘掉,然而又在500年后重新想起,并賦之以無以復加的榮譽。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皮耶羅·德拉·弗朗西絲卡(1416-1492)便是這樣的畫家。他與萊奧納多·達·芬奇等基本是同 一輩人,清澈而靜謐 的畫風在當時為他贏得了不少贊譽,但隨著他的去世,人們也淡忘了他。直到20世紀初,一群正在探索 新的繪畫觀念的立體派藝術家突然在皮耶羅古老的作品中發現了他們所要追求的價值,于是世人對皮耶羅·德拉·弗朗西絲卡的關注與研究才重新興起。到目前為止,他已經被公認為文藝復興時代最杰出的大師之 一。
準確理解弗朗西絲卡的作品的確不容易,因為除了是畫家,他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身份——數學家。在文藝復興時代,滿懷激情地去研究古希臘的數學與幾何學并不是什么新鮮事,但弗朗西絲卡的狂 熱與成就卻是所有人當中最突出的。他在拓展歐幾里德幾何學方面所作的貢獻無人能敵。此外,他還寫 出了眾多關于數學與幾何學的學術著作,在其中一篇保留至今的文章里,他采用大量繁復的數學技巧詳盡閘釋了有關焦點透視的法則。無可避免地,他也把這種精深的研究帶入到自己的繪畫里。
《基督受洗》是皮耶羅為家鄉一座施洗者約翰教堂畫的祭壇油畫。由于祭壇畫的特殊形制,畫板的外形被分為由半圓與方形組成的兩個部分。沒有人能夠比皮耶羅把這種自然的分割利用得更加巧妙和神奇。讀者可以注意觀察畫面中的那只白鴿,它被畫成了正面透視的樣子,圓 圓的頭部正巧是半圓的圓心,而伸展的雙翅又恰好與方形的上邊線持平。不僅如此,圍繞圓心,觀者的視線完全可以將另外的半 圓在畫面內部找全,享受到一種近乎神圣的圓滿旅行。
皮耶羅正是通過他冷靜的分析與審視,賦予了畫面一種不同于真實再現的內在空間,這是他同時代 的人所不太理解的,但卻是改變了現代繪畫面貌的一個重要的思想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