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畫作品名稱
名 稱:《紅、白、藍的菱形畫》
作 者:皮特·蒙德里安
創作時間:1924~1925 年
尺 寸:143 × 142cm
類 別:布面油畫
收 藏:美國,華盛頓,國家美術畫廊
這幅畫的作者皮特·蒙德里安,從小生活在一個虔誠的宗教信仰的家庭,本人也對神秘事物興趣濃厚。這一背景深刻影響了他對藝術的看法。在他心中,繪畫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如同另一種形式的靜思冥想或者祈禱,可以使人的精神得到凈化。他希望自己的這種抽象能被所有人理解,不分年齡、地域、國界,因為他采用的是能夠被還原的最單純的語言。在尋求絕對關系的過程中,他甚至最終完全排除了曲線。
油畫作品入選理由:
◎一幅只有色彩和幾何圖形組成的極端的純粹客觀抽象主義繪畫。
◎一幅最能代表追求蒙德里安“純粹造型”藝術思想的著名油畫。
◎一幅看似“簡單”,卻寓意悠遠、包羅萬象的“荷蘭風格派”繪畫。
畫家簡介
蒙德里安(1872~1944),荷蘭“風格派”領袖人物,邏輯抽象主義中最具影響力的代表。出生于荷蘭阿麥斯福特,曾就讀于阿姆斯特丹的美術學校,后來受到了立體主義的深刻影響,開始創作抽象主義畫作。他的作品通過對空間和幾何構圖的巧妙安排,達到了一種色彩鮮明、造型和諧的特點。代表作有《灰色的樹》、《藍、灰和粉紅色的構成》、《油畫第一號》、《百老匯爵士樂》以及這幅《紅、白、藍的菱形畫》等。
油畫作品欣賞:
也許當你看到這幅油畫時,會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覺得似乎只是很簡單的構圖,很簡單的色彩搭配,沒有什么特別之處,根本沒有奪人眼目的地方。然而這種純粹的客觀抽象正是蒙德里安的獨特之處,他把這種風格發展到了極端。在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之前,蒙德里安曾廣泛地嘗試過印象派、野獸派、立體派等多種風格,但一直沒有找到自己的繪畫語言,直到1916 年他結識了荷蘭哲學家蘇恩梅克爾。蘇恩梅克爾非常推崇柏拉圖體系,稱自己的哲學是“造型數學”,他認為大自然千變萬化的背后都是有絕對規律來支配的,即以造型的規律性來發揮作用。這與蒙德里安的“純粹造型”不謀而合,從而堅定了他的純粹造型的藝術理念,最終為形成自己的風格奠定了基礎。 1917年,蒙德里安與另外兩名畫家一起組成了“荷蘭風格派”社團,蒙德里安提出了“抽象藝術的首要和基本的規律是藝術的平衡”的空號,開始純粹的抽象造型繪畫的探索。從此,他把豐富多彩的世界形象全部壓縮為有一定關系的造型來予以表現,因為他認為,這些純粹的圖形最能表現事物的本質和內涵。
這幅《紅、白、藍的菱形畫》是一幅最能代表蒙德里安藝術思想的作品。畫面把一個正方形按菱形的樣式放置,通過長短不同的水平線和豎直線把畫面分割成了諸多的三角形、正方和長方形以及各種不規則圖形。這時,當我們仔細分析時就會感覺到這其中富于變化,包羅萬象的藝術特色,就如同我國傳統文化中道教精美絕倫的“八卦圖”一樣,暗含玄機。畫家進一步在這眾多的圖形中,填充了單純的紅、黃、藍等原色。使畫面在造型之外又增添了變化的因素。從而,蒙德里安把以前看來極為復雜的繪畫語言,簡單為純粹的構圖和單純的色彩,然而整個畫面看上去均衡而和諧,并且包含變化的活力和無限的延伸性和彈性。在蒙德里安這純粹的圖形和色彩的世界里,我們更能感受到整個世界背后復雜而變化的種種存在、種種可能,以及整體與局部,整體和整體,局部和局部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因而,這幅用簡單的抽象語言所構建的圖畫,卻包含了許多幅畫都無法達到的刪繁就簡的特殊表現效果。
蒙德里安的著名作品還有《灰色的樹》和《百老匯的爵士樂》等。在這些作品中,他仍然是運用單純色彩和造型來進行藝術表現,不過要比這幅畫的造型復雜一些。總的來說,在蒙德里安的作品中他總是運用最單純、最純凈的繪畫語言來表現復雜的世界。他也希望這種抽象、簡化而又綜合的圖畫,能為世人廣泛理解,在這些看似冷漠和單調的方格子和色彩里,散發著畫家追求普遍平衡和理性和諧的努力,也讓我們在紛繁的塵世中,感受到了一種簡單而明快的超越。
蒙德里安的藝術探索對整個西方的抽象繪畫、廣告設計、家具、服裝設計甚至國際建筑風格等都產生了深遠而廣泛的影響。
紅黃藍與黑的構圖-蒙德里安-荷蘭
《紅黃藍與黑的構圖》是蒙德里安的純幾何形體的抽象畫作品。這幅畫在平面上把橫、豎線結合,構成直角或長方形,并在幾何圖形中巧妙地安排三原色,加以灰色和黑色,用最基本最抽象的幾何圖形表達純粹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