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 稱:《自由引導人民》
作 者:德拉克洛瓦
創作時間:1830 年
尺 寸:260 × 325cm
類 別:布面油畫
收 藏:法國,巴黎,盧浮宮
這是德拉克洛瓦最著名的代表作,也是他最具浪漫主義色彩的作品,是法國七月革命的直接反映。1830年,法國國王查理十世宣布解散議會,企圖限制人民的選 舉權和出版自由。巴黎市民聞訊紛紛走向街壘, 為推翻這個第二次復辟的波旁王朝與保皇軍隊展開了白刃戰,最后取得了勝利。德拉克洛瓦親身經歷了這場斗爭,創作了這幅作品來歌頌人民爭取權力和自由的斗 爭。
入選理由
◎一幅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浪漫主義杰作。
◎成為七月革命有力的號角,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史詩。
◎構圖嚴謹,主要形體的精確性和動態感,以及色彩的協調。
◎整幅畫具有一種激情和真實感,是近代政治畫的代表。
油畫人物名畫欣賞
《自由引導人民》油畫人物取材于1830 年法國七月革命事件。1830 年7 月26
日,國王查理十世企圖進一步限制人民的選舉權和出版自由,宣布解散議會。巴黎市民聞訊紛紛起義,他們走向街壘,于27 至29
日為推翻這個第二次復辟的波旁王朝,與保皇軍隊展開了白刃戰,最后占領了王宮。在法國歷史上這段歷史被稱作“光榮的三天”。在這次戰斗中,圣德克區的克拉
臘·萊辛姑娘一馬當先,在街壘上舉起了象征法蘭西共和制的三色旗;少年阿萊爾為把這面旗幟插上巴黎圣母院旁側的一座橋頂上,最后倒臥在血泊中。畫家目擊這
一悲壯激烈的巷戰景象,義憤填膺,決心畫一幅大畫,來描繪群眾革命的壯舉。《自由引導人民》就是在這種背景下誕生的。
油畫人物畫中所展示的硝煙彌漫的巷戰場面,是畫家在自己上百幅“七月革命”街壘戰草圖的基礎上定稿的。這里除了參戰的市民、工人以及那個象征阿萊爾的少年英雄之 外,畫家在正中還設想了一個象征自由的女性形象,她頭戴法國大革命時期的紅色弗里吉亞帽,左手握槍,右手高擎飄揚著的三色旗,正轉身號召民眾向君主專制王朝沖去。她是全畫的中心,觀眾注目的焦點,也是這幅三角形構圖的制高點。女神的左側,一個少年揮動雙槍急奔而來。右側那個身穿黑上衣戴高筒帽的是大學生, 他緊握步槍,眼中閃爍著對自由的渴望(有人認為這就是畫家本人),在他身后有兩個高舉戰刀怒形于色的工人形象。前景上除了倒斃在瓦礫堆上的禁衛軍尸首外, 還有一個受傷的青年匍匐著想站起來,仰望著女神手中的三色旗。遠處是處在晨霧中的巴黎圣母院。如果仔細觀賞,還可隱約看到北塔樓上飄揚的一面共和國旗幟。整幅畫氣勢磅礴,結構緊湊、連貫,色調豐富熾烈,用筆奔放,有著強烈的感染力。
德拉克洛瓦選擇這個造型優美的自由女神形象作為全畫的主人公,乃是他的浪漫主義想象力的表現,這要歸功于他對詩的愛好。換句話說,詩歌,尤其是英國拜倫的詩對他的激勵作用要大于造型藝術上的康斯坦勃爾和透納。在創作上,德拉克洛瓦追求的是個性解放。在社會改革上,他向往的是自由、平等。而要反映對被壓迫民 族的同情,要熱烈歌頌人民群眾爭取自由的斗爭,就必須選擇具有象征意義的理想形象。采用歷史或神話素材正是浪漫主義繪畫的特色,因此,他在這里選擇“自由 女神”被認為是最合適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