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畫教程】油畫的正確干燥方法
光、空氣和熱都能加速油畫的干燥。畫家所能做的,就是最好不干擾脂油的自然干燥過程。有很多把畫放到陽光下曬而毀壞的故事。據說凡·艾克在遭到這樣的不幸之后,一直尋求一種新的材料,因此發明了油畫,不過這就是另一個故事了,愛伯奈爾已經證明,脂油在直射的陽光下體積減少的程度,亞麻籽油是20%,罌粟油幾乎是100%,因而裂紋是不可避免的。此外,畫放在陽光下曬時,底子會收縮,畫框、畫布和畫板也同樣會收縮。因此即使是完全干燥的畫也不應放于陽光之下。冰凍也會使新涂的顏色產生裂紋。脂油的表面一干燥,就開始變黃,因此為了盡量防止變黃,油畫必須放在亮處,直到完全干燥。把畫面對著墻放置,這是普通的習慣做法,這種做法不可避免地會導致變黃。
油畫顏色和調色液的干燥性能會由于色料的不同而受到不同的影響。鉛丹、赭土和白色干燥非常迅速,而朱砂和茜草紅干燥很慢。
鉛白因油而引起的皂化作用,會使不透明顏料的覆蓋力降低,但卻使其牢固性增加。
油畫中的油畫顏料,由于部分的收縮、皂化和變黃,很快地發生輕微的變化,即所謂油畫變得柔和,它增強了油畫的色調統一與和諧。再經過一段時間,油畫就開始變褐,呈現出眾所周知的美術館色調。我想起了一位畫家老朋友的一個論點,他說油畫徹底干燥需60至80年,這個論點已被慕尼黑的科學實驗研究院最近的研究所證實。奧斯特瓦爾德(Ostwald)為了避免油的老化產生不利影響,提出建議,即采用吸油的底子,當底子吸收了大部分油之后,再涂上樹脂光油以代替所吸收的油。但這樣也絕不能避免油老化的弊病,結合劑(油)數量增加,不僅在光學上對畫有害,而且也不利于油畫的保存。結果各種色調都會失去輕快的特性,畫布的線也會由于油的氧化而迅速腐朽。現代油畫的一個非常討厭的現象是畫常常變黑,這對于油畫的效果來說,比由于變黃而產生金色調更為有害。這種變黑現象主要是由于具有溶劑性質的香精油和香脂類(例如苦配巴香脂)使用過量引起的;也是由于油畫的繪制技術不精所致。例如,使用過量透明色,或過多結合劑,或因有補色混合而相互抵消等。所謂“攪亂”的顏色,就是調配過雜的顏色。也特別容易變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