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畫作品名稱:
名 稱:《最后的晚餐》
作 者:達·芬奇
創作時間:1495~1497 年
尺 寸:460 × 880cm
類 別:濕壁畫
收 藏:意大利,米蘭,格拉齊圣母修道院食堂
達·芬奇憑借他高超的造型技巧和捕捉人物性格的能力對一個耳熟能詳的場景作出了他獨一無二而且震撼人心的詮釋,我們甚至只需匆匆瀏覽一下所有人各不相同的手,便不難發現畫家對于人的心理與情感具備多么深的洞察力。因此難怪也有人說,這幅作品雖然是宗教題材,但其真正的興趣卻在于對人類自身的理解。
油畫作品入選理由:
◎文藝復興盛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宗教畫卻滲透著鮮明的人類心理描寫。
◎證明了“藝術家也可以是沉思與創造的思想家,與哲學家沒有兩樣”的論斷。
◎巧妙的構圖和獨具匠心的經營布局,以及透視法的精湛運用。
畫家簡介
達·芬奇(1452~1519),文藝復興盛期的巨人和多才多藝的天才。是一位思想深邃、學識淵博的藝術大師、科學巨匠、文藝理論家、大哲學家、詩人、工程師和發明家。他幾乎在每個領域都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被后代的學者稱為“文藝復興時代最完美的代表”、“第一流的學者”、“曠世奇才”。他出生于意大利托斯卡山區的小鎮芬奇,父親是佛羅倫薩的公證人。他早年曾在佛羅倫薩韋羅基奧的作坊作畫,后來,在佛羅倫薩、米蘭和羅馬等地工作并享有盛名,晚年受法國國王聘用,在法國的安波斯終其余生。達·芬奇一生完成的繪畫作品并不多,但件件都是不朽之作。其作品具有明顯的個人風格,并善于將藝術創作和科學探討結合起來,這在世界美術史上是獨一無二的。
油畫作品賞析:
《最后的晚餐》是畫家費時三年為米蘭的格拉齊圣母修道院的餐廳所作的壁畫。內容取材于《圣經》上猶大出賣耶穌的傳說故事。據傳說耶穌曾在耶路撒冷的神殿上,猛烈抨擊偽善的人,說他們是毒蛇的子孫,因此遭到這些人的極端仇視,他們決定處死耶穌。耶穌的門徒猶大在惡勢力面前叛變,出賣了耶穌。在逾越節(猶太民族的主要節日)的晚上,耶穌已預知其死期將至,和12個門徒共進晚餐。而這幅畫著重刻畫的就是耶穌的門徒在聽到耶穌說:“你們中有一個人要出賣我了”的一剎那所表露出來的不同的神色、表情的反應。
畫面上,達·芬奇通過門徒們各自不同的手勢、表情,分別表現出了他們驚恐、憤怒、懷疑、剖白和慌張的情緒,深刻地刻畫出了他們的內心世界。比如:老雅各布極度憤慨,攤開雙手,身子后仰,表現出極大的不可思議;多馬舉著食指向上,穩定著情緒,仿佛在說:這怎么可能呢?做賊心虛的猶大則雙手緊握著錢袋,驚恐地斜視著基督,身體略微向后仰,下意識地想要逃跑;而約翰則優柔地把頭垂在一邊,搭攏雙手,神志焦灼,不知如何是好;巴多羅買張開雙手,顯得震驚而又沉著,似乎是要大家不要驚慌等等。
這幅油畫人物的構圖并不復雜,基本上是在一條直線上穿插變化的,但單純中見豐富。特別是巧妙的構圖和獨具匠心的布局,使畫面上的廳堂與生活中的飯廳建筑結構緊密聯結在一起,使觀畫者感覺畫中的情景似乎就發生在眼前。而且,畫家不是照搬生活中圍坐就餐的布局,而是讓人物一字排開,都坐在桌子一邊,面向觀眾。這一創造性構圖,使畫面更加集中,更加完美,更具有形式美,并且起到了突出主題的作用。畫中的十三個人物有機地組合在一起,既有區別又有緊密聯系,既突出了基督的主要形象,又層次分明地刻畫出了每一個人的外貌和性格特征。
在空間及遠近法的處理上,畫家巧妙而又精確地運用了透視法則,把一切透視都集中在耶穌頭上,在視覺上使他成為統轄全局的中心人物。在光和影的處理上也頗新穎,他利用建筑物的光源,耶穌背后窗口透進來的陽光,使耶穌和眾門徒沐浴在夕陽的余輝下,照在耶穌頭上形成了自然的圣光,而使猶大的臉部處在黑暗的陰影之中,以此來表示正義與邪惡的勢不兩立。
這幅宏大的壁畫,嚴整、均衡而富于變化。整體上看構思精巧,情節緊湊,典型人物塑造得逼真、生動,表現手法極為高超,體現了畫家精湛的繪畫才能。《最后的晚餐》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是世界美術寶庫中最完美的典范性杰作之一,是名副其實的藝術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