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畫作品名稱:
名 稱:《基督受洗》
作 者:弗蘭西絲卡
創作時間:1450 年
尺 寸:167 × 116cm
類 別:木板蛋彩
收 藏:英國,倫敦,國立畫廊
《基督受洗》是發生在施洗者約翰生命中一件極重要的事,乃是借由耶穌超自然形貌的顯現來印證其中的神性。弗蘭西絲卡把耶穌放置于畫面的正中央,一條從拱形上端的頂點所拉出的視線,穿過代表圣靈的白鴿,再穿過由施洗者約翰手里所拿的碗中滴下的水珠,直下到耶穌臉龐的正中部位,然后再穿過他恭敬合掌的雙手,最后到達支撐他全身重量的右腳跟上。
油畫作品入選理由:
◎塵封了幾個世紀的經典,帶有印象派色彩的超前之作。
◎超前的繪畫理念,不同尋常的用筆手法以及對色彩的獨到理解。
◎精密的構圖,高超的透視,神秘氛圍的營造。
畫家簡介
弗蘭西絲卡(1416~1492),全名是皮耶羅·德拉·弗蘭西絲卡,因此有時又被稱為皮耶羅或皮埃羅。出生于意大利中部的博戈圣塞波克羅,父親從事皮革業,家庭生活富裕。在世時以穩重的色調,毫無破綻的構圖,清澈而靜謐的畫風贏得了很高的聲譽。他還是個數學家,寫出了眾多關于數學和幾何學方面的學術著作。他的代表作有:《圣母像》、《鞭打耶穌》、《復活》、《基督受洗》等。
油畫作品油畫賞析: 《基督受洗》是畫家為家鄉一座禮拜堂畫的祭壇畫。由于祭壇畫的特殊要求,畫面有上部的半圓和下面的長方形兩部分組成。這幅畫給人一種怪怪的感覺,神秘的氣氛,甚至有突兀的想法。它的畫面是這樣的:畫面中央的耶穌,赤露上身,披散著金黃色的頭發,雙掌合十放在前胸,像一個佛教徒一樣。他的膚色像石膏一樣白,讓人眩目。他的頭頂,有一只碗在緩緩向下倒水,這是圣約翰正在為他施洗。他頭頂的上方,在藍天白云的襯托下,有一只伸展著雙翅,正面直飛的白色鴿子。這和《圣經·馬太福音》上敘述的是一樣的:“耶穌受了洗,隨即從水里上來。天突然為他開了,他就看見神的靈仿佛鴿子降下,落在他身上。”位于耶穌右側的圣約翰,穿著一身紅色的衣服,披著一頭褐色長發,正專注地為耶穌施洗。而在他們的身后,突兀地出現了一個和耶穌膚色一樣白如石膏的人,正彎曲身子脫去上衣,好像要跳到前面的水池里洗澡的樣子,這與耶穌莊嚴的受洗氣氛極不和諧。耶穌的左側有一顆高大的樹,枝葉繁茂,和不遠處的一顆樹枝葉相連。樹的旁邊站立著三個衣色各不相同的女天使。中間的一個流露出驚訝的神色。在耶穌后方的小路上,有幾個人在走動。更遠處,是起伏的山嶺,上面有蜿蜒的小路以及樹木花草等。
這幅人物油畫的布局十分嚴謹、精確。弗蘭西絲卡把完美的圖形,按照一定的尺寸、比例糅合在他的圖畫中。比如,耶穌頭頂的白色鴿子,圓圓的頭部正巧是半圓的圓心,它伸展的翅膀正好和長方形的上邊線水平。而天空中云朵的形狀也頗為奇特,像一個個圓盤子一樣,很像近代人傳說中的飛碟的樣子。正如前面說的那樣,這幅畫有一種超自然的神秘色彩。如果解釋為耶穌受洗時,有神跡顯現,當然是有道理的。可是如此莊嚴的場面,卻被脫衣洗澡的人,以及后面走動的行人和女天使驚異的表情襯托得不倫不類。并且在色彩和光線的處理上,有一種冷艷和觸目驚心的感覺。耶穌、脫衣洗澡者和中間的女天使都是眩目的白色,與周圍的色彩形成鮮明的對比,也讓人感到有一種刺眼的不和諧。整個畫面又有一種被落日或者某種神秘色彩籠罩的感覺。據說,現代人從中找到了印象派的感覺,可能就是緣于這種色彩和光線處理所達到的效果吧。畫中的透視手法也運用得很高妙,近、中、遠景層層疊加,近水遠山、樹木花草、蜿蜒盤旋的山間小徑,都描繪得逼真、形象,和真的一樣。
弗蘭西絲卡,是到20 世紀才被繪畫界重視,并公認為是文藝復興時代最杰出的大師之一的。他超前的繪畫理念,不同尋常的用筆手法以及對色彩的獨到理解,是同時代人不太理解的。不過,時間是最公正的裁判,好的藝術作品總有被人們理解和認識的那一天。
圣母子與諸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