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畫作品名稱:
名 稱:《維納斯的誕生》
作 者:波提切利
創作時間:約1485~1486 年
尺 寸:172.5 × 278.5cm
類 別:布面蛋彩
收 藏:意大利,佛羅倫薩,烏菲茲美術館
畫面所表現的是西西里島的一個美麗的傳說:一片漂亮的大貝殼漂浮在碧波蕩漾的海面上,上面站著純潔而美麗的維納斯,翱翔于天上的風神輕輕地將貝殼吹到岸邊,等候在岸邊的時辰女神正張開紅色繡花斗篷,準備為維納斯換上新裝。嬌艷的玫瑰花瓣從高處紛紛飄落,更給優美的畫面增添了詩情畫意。維納斯身材修長,容貌秀美,雙眼凝視著遠方,眼神充滿著幻想、迷惘與哀傷。
油畫作品入選理由:
◎美術史上最美麗的維納斯。
◎波提切利藝術的杰出代表,秀逸唯美的典范。
◎出神入化的線條運用,詩意想象力的展露。
◎對“美不能從非美中誕生,也不能逐步完成,美只能自我完成”的詩意闡釋。
油畫作品入選理由:
古希臘和古羅馬神話中的維納斯(古希臘神話中叫阿芙羅狄特),在傳說中是代表愛與美的女神。據希臘神話描述,她誕生于愛琴海的波濤之中,并且一生下來就已成年,既不必經歷懵懂無知的童年,也無需面對死亡將至的暮年,實際上是人類所追求的永恒美的象征。波提切利的《維納斯的誕生》就是根據這個傳說創作的。他以特有的清冷、大膽的筆觸,賦予了維納斯一種空靈、出塵的詩意美。
畫面中,在波光粼粼的愛琴海上,花瓣從天空墜落。裸體的維納斯略顯嬌弱無力地站在一個大貝殼上,她微曲右腿,身體向右微微傾斜,一頭金色長發被海風輕輕吹散。她的皮膚光潔剔透,散發出青春的氣息,美麗的面龐略顯出某種淡淡的迷惘。尤其是那雙純真無邪的眼睛,籠罩著一種脈脈的憂郁和哀怨,反映出她剛剛來到這個世界時的無助和迷茫。維納斯的脖子和雙手顯得長了一些,但是這更增加了她的優雅和風韻。畫面的左上方,長著翅膀的風神正鼓起雙唇把維納斯徐徐吹向岸邊,那里,來迎接她的春之女神身著華麗服裝,正準備把一件綴滿鮮花的紅色披風披到她裸露的身上。
因為沒有受到莊嚴的宗教氣氛的約束,所以這幅油畫人物畫顯得生動活潑,整個畫面虛幻、飄逸、恬靜優美、不落俗套。畫家秀逸流暢、色彩絢麗的藝術風格可見一斑。波提切利通過自己神奇的畫筆把畫中人物形體的起伏變化和衣褶的卷曲通過線條表現得淋漓盡致,不愧為文藝復興早期最偉大的線條大師。另外,這幅畫的繪畫風格在當時頗為與眾不同,不是通過明暗法來表現人體造型,而是通過輪廓線,使得人體有淺浮雕的感覺,并且極適合裝飾之用。
畫家既受當時人文主義思潮的影響,又對當時新貴族們在權力和金錢的侵蝕下道德淪喪的現實世界感到憂慮,這種矛盾的心理通過畫中有著成人身軀而又略帶憂郁和困惑眼神的維納斯表現得淋漓盡致。可以說,這既反映了作者對中世紀藝術的崇尚,又反映了他對“新柏拉圖主義”的熱衷。正是這種迷茫和矛盾使得他的作品超越了感官本身的審美享受,使人的精神世界得到了凈化和升華。實際上,這正是當時被基督教會視為“異端”的古典的唯美主義與人文主義的結合,是精神美與肉體美的完美統一,也是對當時“美不能從非美中誕生,也不能逐步完成,美只能自我完成”的柏拉圖哲學的詩意闡釋。正是這種打破常規的、大膽的藝術筆法使波提切利筆下的維納斯成為了美術史上最迷人的美女和最優雅的裸體,更為后世的繪畫者開辟更為自由廣闊的創作空間提供了借鑒。
拿石榴的圣母-波提切利-意大利
這幅畫把線條的運用發揮得淋漓盡致,比如圣母頭頂類似光環的光線和刻畫眾多人物時所勾勒的線條,無不顯示了波提切利對線條出神入化的表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