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畫作品名稱:
名稱:《巴約掛毯》
創(chuàng)作時間:約1080年
尺寸:高50cm
類別:絨尼刺繡
收藏:法國,巴約圖書館
我們看到的這三幅是《巴約掛毯》的局部。相傳,這幅掛毯是威廉的王妃指導宮女們所為,但更為可靠的策劃者是威廉同父異母的兄弟奧多,他為了紀念威廉的功績,也為了給自己新建成的巴約教堂獻禮,特意定做了這件當時世界上最長的掛毯。后來被擺放在教堂里,讓前來禮拜的信徒清楚了解到這段輝煌的歷史。當人們看到它的時候,都為它生動、清晰的敘述以及精美的制作工藝所嘆服。
油畫作品入選理由:
◎包含著極高的審美價值與史料價值。
◎羅馬藝術(shù)風格的代表作品。
◎歐洲的“清明上河圖”。
油畫作品欣賞:
嚴格來說,《巴約掛毯》是包含著繪畫因素的刺繡品。它的材質(zhì)是以亞麻布為底的絨尼,上面的圖案是以不同顏色的細線繡制而成的。但是,作為一件藝術(shù)品,它包含著極高的審美價值;作為一件歷史事件的真實記載,它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并且它是羅馬式藝術(shù)風格的代表性作品,所以,我們在這里詳細作一介紹。
這幅掛毯的來歷是這樣的:公元1066年1月英王愛德華病逝,因為其沒有子女,引起了王位繼承人之間的紛爭。其中位于諾曼底的威廉公爵,是英王的表弟,英王當年流亡到諾曼底時,曾答應將王位傳給他。然而當時在賢人會議的幫助下,哈羅德爵士當上了英國國王。1066年10月,為了奪回認為屬于自己的王位,威廉公爵率領大隊人馬與英王哈羅德在黑斯廷大戰(zhàn),并取得了決定性勝利,從而乘勢入住倫敦,成為了英國新皇帝,開創(chuàng)了歷史上的諾曼王朝。為了紀念這一具有決定意義的歷史事件,也為了記載威廉的豐功偉績,在威廉的同父異母兄弟奧多的設計、策劃下,由當時法國手工作坊中的女子繡制成了這件規(guī)模宏大的掛毯。圖畫上繡制了這段歷史完整的細節(jié),從哈羅德曾向威廉宣誓效忠、威廉興師討伐、一直到黑斯廷之戰(zhàn)以及哈羅德兄弟之死、威廉稱帝,所有細節(jié)都十分完整詳細,并附有文字解說。至今這一掛毯還被保留在法國的小城巴約的圖書館里,供后人瞻仰。
我們看到的這三幅都是這幅偉大工藝品中的局部。第一幅顯示的是,哈羅德曾向威廉公爵宣誓效忠。畫面上的人物因為都是刺繡而成,看上去像漫畫一樣,但是人物表情形象、生動。威廉坐在自己的寶座上,正趾高氣揚地指點著哈羅德,哈羅德用右手指著前面的寶座,把左手放在后面的寶座上,正在行宣誓效忠的禮儀。他們身后的仆人,都在小聲地議論著這一莊嚴的時刻,其中兩個伸著手指,指指點點地評說著。下面的內(nèi)容是哈羅德返回英格蘭的情景,哈羅德坐在船上,水手在努力劃槳,前方有個人正站在碼頭上歡迎他的歸來。畫的底部繡有各種各樣的動物裝飾圖案。第三幅畫描繪了在黑斯廷戰(zhàn)役中,戰(zhàn)斗進行的情況以及哈羅德兄弟中箭身亡的場面。畫上的人物都看上去僵硬、呆板,腿都伸得很直。有些士兵被殺死在地上,身子彎曲著,與騎在馬上或站著的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畫面的下方,一個負傷的戰(zhàn)士痛苦地把兵器扔在一邊,另外一個士兵身首異處死在地上,戰(zhàn)爭的激烈和殘酷可見一斑。畫面的上方是戰(zhàn)馬、鴕鳥等動物圖案和各種花紋,把畫面襯托得華麗、典雅。
這幅掛毯是用八種顏色的細線繡制成的,畫面上呈現(xiàn)出了多種顏色的圖案,紅、黃、黑、紫、白等許多色彩搭配使用,使畫面有很強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效果。在第三幅中,士兵的盔甲被繡成了許多白色圓圈,看上去很滑稽可笑。不過,這幅畫是帶有非常嚴肅的政治色彩的,繡制時也是很嚴肅、莊重的事情。掛毯繪制了六百多個人物,還有相當多的動物、植物圖案和近兩千多個拉丁文和其他符號,是當時當之無愧的最長掛毯,所以近代也有人把它稱為歐洲的“清明上河圖”。
掛毯上的構(gòu)圖雖然有些稚拙和簡單,但是排列得整齊、嚴謹,很有秩序,體現(xiàn)出了設計者高超的整體布局和規(guī)劃能力。掛毯上針針細密、環(huán)環(huán)相扣、一絲不茍的繡工,顯示出了極高的刺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