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畫微信]油畫史中肖像油畫畫家和他們模特之間的趣聞
歐洲人早年,也并不都跟《泰坦尼克號》里的羅絲那樣,見了個杰克,就戴項鏈脫浴巾,讓人畫不世名作。實際上直到19世紀末,裸模在西方還是敏感話題。首先,裸模是有尊嚴的,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要求,姑娘要當裸體模特,可以,得把臉遮起來;而且裸體畫只許男生學,女孩子萬不能涉足;末了,對裸模的態(tài)度,絕對是可遠觀不可褻玩。1886年,賓夕法尼亞藝術(shù)學院的托馬斯·伊金斯先生動了手,在教室里當著男女同學,把一位男裸模遮羞的浴巾揭了—立刻就被學校開除。
這些措施,看似給裸模面子,但裸模限制也多。在外面被全世界指指點點也就罷了,當模特也得有職業(yè)操守。
比方說,男裸模如果擺著造型,不小心有了男性反應(yīng),立刻合同終止、酬金取消、永遠剝奪當模特的資格,弄不好警察還會來敲門。
到19世紀都工業(yè)時代了,情勢仍是如此,可以想見往前推算,找個模特畫畫,得挨多少句“臭流氓”。中世紀時,許多畫兒不求形似,而求“體現(xiàn)上帝意志”,
所以忽悠幾筆,也過得去。但文藝復興之后,意大利畫家們都開始推演人體結(jié)構(gòu),有錢的就雇模特,沒錢的就看雕塑。你可以說啦,名畫家哪愁模特,不是有模特倒
貼錢求畫,比如凡代克給英國國王畫像、委拉斯凱茲給西班牙王室畫像、布歇給路易王們的情婦畫像,都是肥差哪?但這幾位也不是天眼通,生來就知道人體結(jié)構(gòu),
也得有個最初的畫法兒不是。
有些人是天才,到了不需要模特的地步。比如拉斐爾年紀輕輕,已經(jīng)不肯畫人間的模特了。他畫完《該拉特亞》以后,有個官員看傻了,就問他:世上哪里有如許美麗的模特?拉斐爾答說,他并不模仿任何一個具體的模特兒,而是遵循著他心中已有的“某個理念”……但在成為拉斐爾之前,你還是得靠模特,沒法憑空來,比如
傳記家還是會說:
拉斐爾別吹牛,你不還有那個小情人兼秘書兼模特瑪格麗塔,給你提供素材么?
許多人認為中間這姑娘的原型是拉斐爾的小情兒。
然后就是逮著一個模特往死里畫的。比如
提香這兩幅:

一般認為
卡拉瓦喬喜歡畫與自己有染的少年男妓。比如:

馬奈為了畫畫,曾經(jīng)全家總動員,就構(gòu)成了1863年震驚法國的《草地上的午餐》。
注意下面:這兩個男的,分別是
馬奈的兄弟古斯塔夫·馬奈和小舅子費迪南·倫霍夫,
而那位裸女的原型,普遍被認為是馬奈用慣的模特維多利娜·默朗,可實際上,
那姑娘的臉是按默朗畫的,身段是馬奈太太蘇珊·倫霍夫。

馬奈愛用的另一位模特,是
貝爾特·莫里索。這阿姨來頭甚大,祖上是偉大的弗拉戈納爾(畫洛可可時期有名的秋千畫的,不貼了)。這姑娘跟了柯羅學畫兒,后來認識了馬奈。畫得久了,也就成了自家人。后來嫁了馬奈的弟弟歐仁。
拿弟媳婦當模特很不地道,所以馬奈后面也就沒怎么動手。

莫奈的首任妻子卡米耶,也是先當模特認識的,于是圍繞她畫了許多。比如:

比如下面這幅,別看女人不少,都是卡米耶一個人先后擺姿勢擺出來的:

然后,莫奈哈日,所以讓老婆穿和服:

以及這幅:

1879年,卡米耶過世。就在病床前,莫奈畫了
她死去的樣子。

卡米耶死后,莫奈有了第二任妻子,于是給第二任妻子也畫了撐傘圖,和卡米耶的撐傘圖對比看:

最后兩個傳說。其一:
1453
年——也就是奧斯曼帝國攻破君士坦丁堡、滅亡了拜占庭帝國;英國和法國的百年戰(zhàn)爭結(jié)束;世界史普遍認為中世紀到此為止的那一年——西蒙內(nèi)塔·卡塔尼奧·
德·坎狄亞出生在熱那亞一個貴族之家。15歲上,她嫁給了來熱那亞學商業(yè)的佛羅倫薩少爺馬可·韋斯普奇。新郎官有位遠房表親,叫阿美利哥·韋斯普奇。許多
年后,這位表親將橫穿大西洋,并用自己的名字來命名美洲——當然,那是另一個故事了。
在佛羅倫薩的婚禮上,西蒙內(nèi)塔艷光照人。許多傳
說都相信,名聞歐洲的偉大家族、佛羅倫薩的實際統(tǒng)治者美蒂奇家族,到此不免折腰。身為佛羅倫薩之王的洛倫佐·美蒂奇和弟弟朱利亞諾·美蒂奇,齊刷刷瞄上了
她。于是,他們將佛羅倫薩能動用的宮殿都敞開,讓他們花天酒地的鬧婚禮。在這繁華如夢的故事里,年輕的畫家桑德羅·波提切利初次目睹了西蒙內(nèi)塔的美貌。
1475
年,波提切利30歲。因了朱利亞諾·美蒂奇的要求,波提切利獲得了給西蒙內(nèi)塔畫像的機會。依照西蒙內(nèi)塔的容貌,他完成了雅典娜像,并冠名為《無與倫比》。
佛羅倫薩廣大人民開了眼,被傳說中韋斯普奇夫人的美貌震撼了,從此,西蒙內(nèi)塔被公認為佛羅倫薩第一美人。一年后,1476年4月27日,西蒙內(nèi)塔逝世,時
年22歲。佛羅倫薩人民痛徹心肺,數(shù)千人送棺到墓,追念美人。可是美人已逝,馬可·韋斯普奇不久續(xù)娶,朱利亞諾·美蒂奇兩年后過世。到此時,故事也該結(jié)束了。
但是,在波提切利的心里,一切從未流逝。
有人注意到,波提切利此后的繪畫,時常出現(xiàn)同一張似曾相識的臉。1485年,去西蒙內(nèi)塔逝世已經(jīng)九年。波提切利40歲,完成了傳世巨作《維納斯的誕
生》。佛羅倫薩人走到這張175公分高287公分寬的巨大蛋彩畫面前,將看到風神與春神左右擁衛(wèi),而維納斯在愛琴海中誕生,周遭是星辰作衣、鮮花飛舞。
但有大批佛羅倫薩人認定:這就是西蒙內(nèi)塔的臉。
雖然許多歷史學家——比如費利佩·費爾南德斯·阿梅斯托——竭力爭辯,“認為偉大畫家就該畫最美麗的女人,只是聽起來很浪漫而已”,卻沒法阻止世界繼續(xù)把這個話題傳揚開去。波
提切利成為了早期佛羅倫薩畫派的最后一位大畫家。19世紀的觀點認為他開啟了拉斐爾那一代的視野。《維納斯的誕生》成為了永恒經(jīng)典被傳誦。雖然1938年
有人認定“波提切利養(yǎng)了個小男生”,但還是有無數(shù)人相信,終生未婚的他,把愛與美都傾注到了《維納斯的誕生》中,維納斯就是西蒙內(nèi)塔。西蒙內(nèi)塔不再只是佛
羅倫薩第一美人,她成了文藝復興時代第一美人。
在這個故事里,西蒙內(nèi)塔已經(jīng)不再是一個人,而是一張容顏,是維納斯,是美本身。
故事的尾聲:
波提切利終身未婚(所以1938年有人指證他養(yǎng)了個小男生的質(zhì)疑才顯得順理成章),1510年過世,當時距西蒙內(nèi)塔過世已有34年。他要求將自己葬在萬圣節(jié)教堂——西蒙內(nèi)塔也葬在那里——結(jié)果如愿以償。
(當然,如果看一下西蒙內(nèi)塔其他的肖像,會發(fā)現(xiàn)這可能確實是大家起哄,波提切利可能確實是GAY,用西蒙內(nèi)塔的傳說作為自己的形婚。但傳說還是很美麗的,對吧?)
傳說二:
19
世紀中期后,歐洲商業(yè)大肆發(fā)展,巴黎女子們的衣服們,也就日益分門別類。晨服多用輕棉,裙擺可以不那么夸張;但出門見人,衣服得格外講究。無論有沒有事,
小姐太太們慣例得午前出門一趟,顯擺一下衣服。領(lǐng)子得低到露出頸來,除非頸部花邊無窮;襯裙得滾三圈邊,還得讓姑娘的婀娜步態(tài)給露出來……那時節(jié),相機和
照片還來不及大規(guī)模應(yīng)用,流行時尚基本靠口口相遞,或是畫作宣傳。時裝這概念得到20世紀之后保羅·布瓦列特先生出現(xiàn),才初具規(guī)模……在此時尚誕生前夜、
欲望蠢蠢欲動之時,
雅姆·蒂索順著此風,成了當時商業(yè)最成功的畫家之一——用薩金特半褒半貶、皮里陽秋的話說:“真乃一個商業(yè)天才”。總之,一個法國人,長居倫敦,奮筆描繪當時的英倫風尚,然后發(fā)了大財。
當然,他得托賴
凱特琳·牛頓的幫忙。

凱
特琳·牛頓,原來隨父親查爾斯·凱利的姓。查爾斯·凱利是個駐印度官員。她在印度拉合爾(很多年后,瑪格麗特·杜拉斯的小說《副領(lǐng)事》就在那里發(fā)生)和阿
格拉(以泰姬陵聞名的所在)度過一段時光。1870年,她16歲,美貌絕倫,被父親安排,嫁了個姓牛頓的。婚前,她特意跟丈夫解釋了:她的美麗,曾讓軍方
一個叫帕里瑟的上校垂涎欲滴,試圖對她下手——她說她跟丈夫聊這事,是本著一個天主教徒的誠實,覺得夫妻間不該存有秘密。可是牛頓這人腦子一窄,要鬧離
婚,理由是:
“這娘們肯定是個破鞋!”
她離婚了,聲名毀盡,想回英國。帕里瑟上校愿意支付路費,自然有條件:凱特琳得當他的情人。凱特琳答應(yīng)了。當她發(fā)現(xiàn)自己懷孕時,決定自己養(yǎng)育孩子,拒絕嫁給帕里瑟上校。1871年她回了倫敦,并在那年有了個女兒。

同
一年,法國和普魯士鬧普法戰(zhàn)爭。蒂索,南特麻布商人家庭出身、德加的好朋友、嘗試過古羅馬題材、1968年開始畫風俗畫、1869年開始做幽默諷刺畫的蒂
索,投筆從戎去入伍,參加了國民自衛(wèi)軍,稍后又加入了巴黎公社。當巴黎公社倒臺時,他和許多印象派畫家一樣,沒法再呆在法國,只好竄到倫敦,另謀生路。先
給雜志畫漫畫混日子。他很快發(fā)現(xiàn),在倫敦,一個畫家最容易致富的手段,就是描油畫、刻版畫,畫些時裝美女,讓那些富太太們看得高興。1872年,他已經(jīng)買
得起房子了;1874年,莫奈、雷諾阿、畢沙羅、德加們在巴黎謀劃開畫展。眾所周知,這就是后來青史留名的“第一次印象派畫展”,“印象派”將因為莫奈那
幅《印象·日出》從此定名。畫展前,德加向蒂索發(fā)出邀請,但蒂索謝絕了,留在倫敦,留在他那個帶休息室、擱著香檳酒、旁邊有花園、配有男仆的畫室里,過舒
坦日子,繼續(xù)當他的商業(yè)天才。
1875年,這對失去了故鄉(xiāng)的男女在倫敦相遇。1876年,凱特琳生了兒子,一般史家相信,蒂索是孩子他爸——證據(jù)是,生完孩子后,凱特琳就抱著一對兒女,搬進了蒂索在格洛夫路口的家。那年凱特琳22歲,蒂索39歲。
凱特琳成了蒂索的模特、秘書和情人。很
少有一個畫家以如此飽滿的愛,描述一個模特。在現(xiàn)有的陳跡里,你可以看到凱特琳頭戴黑羽帽、披著金劉海、頸掛黑貂裘的模樣——這是她最著名的打扮,出現(xiàn)在
許多畫里,她時而低垂眼簾、慵懶待人,時而在一片秋葉里提裙擺頭,回眸一笑。當然,她也會坐在后院沙發(fā)和絨毯里,望著孩子微笑;也會戴著黑絨帽和紅披肩,
用戴著絲手套的左手支頤發(fā)呆。蒂索的正人君子朋友們對此頗不理解,認為這倆人真是不正經(jīng)到一塊兒去了:好好一個畫家,現(xiàn)在成了緋聞八卦男主角。可是蒂索不
管不顧,冷置了自己的社交生活,繼續(xù)大張旗鼓畫他的愛人。事實上,無論緋聞傳得多難聽,整個歐洲都無法拒絕他所畫的這個女人,這個在蒂索的油畫、版畫里反
復出現(xiàn)的女人:這個印度歸來的美女,這個有愛爾蘭背景的(她母親是愛爾蘭人)天主教徒,這個離過婚的未婚媽媽,這個在某些傳說里苦命、在某些傳說里浪蕩的
女人,這個藝術(shù)家的情人,這個如此年輕就融匯這一切傳說的姑娘。
這個和蒂索過著——用他自己的話說——“上天賜福的快樂”的女人。

但這些事情,和所有過于美好的傳奇一樣,注定不長久。死神成了他們之間的第三者。凱特琳得了肺結(jié)核,開始沉迷于鴉片。病勢削弱了她的健康,但給她帶來了一種奇怪的沉靜和安詳。1
882年11月,她28歲,逝世了。她一共給蒂索做了六年模特、秘書和情人。
凱特琳死后,蒂索陷入恐怖的絕望與思念中。他無法接受她的離開。他在她棺木旁枯坐四天之久,沒人知道那四天里,他與死去的愛人說了些什么。他拒絕再住在那所房子里,一星期后就把房子賣掉,倉皇離開他安身立命、飛黃騰達的倫敦,逃回巴黎。
凱特琳帶走了蒂索璀璨爛漫的黃金歲月。1885年他舉辦了一次畫展,依然是帶風俗畫性質(zhì)的人物,但主角已非時尚美女。
實際上,自那之后,幾乎已是時尚業(yè)指南人的他,再也不畫時裝美女了。
某些傳說里,同樣在1885年,他相信巫師威廉·埃琳頓的話,企圖用通靈手段,超越生死界限,重新與凱特琳的靈魂會面、接吻。從那之后,他對天主教的狂熱到了可怕的地步。
他開始與各類神秘主義者交游,用余生為《圣經(jīng)》畫插圖。他的藝術(shù)家朋友紛紛為此而詫異,但你可以這么理解:在和凱特琳共度的歲月里,他成了個很虔誠的天主教徒。在之后二十年里,除了畫《圣經(jīng)》,他一直在描繪1875-82的生活,不斷贊美那是天賜之福,是夢一般的人生,以及:
“凱特琳是我一生至愛。”
直到現(xiàn)在,蒂索的那些畫作依然有足夠的價值——哪怕不為其藝術(shù)價值,單為研究19世紀后半葉的女子穿著和風俗習慣,都已經(jīng)足夠不朽。死
神帶走了凱特琳,而蒂索對抗死神的辦法,就是讓凱特琳的美麗容顏在各類畫里、在死神觸及不到的地方傳世不朽。唯一的問題是,你沒法確認,他所畫的是否凱特
琳的真面目,因為你很難排除他對凱特林有多大程度的美化。說到底,很難有一個畫家,對他所描繪的女人,有類似的愛情了。
文章來源知乎:藝術(shù)史上,肖像畫家和模特之間有過什么趣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