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室
這是一幅大尺寸的油畫,里邊如同真人尺寸的人物以及眾多的黑色,讓站在它面前的觀眾感受到非常強烈的視覺沖擊。 關于此畫的內容,畫家本人在致朋友的信中曾解釋道:“我在中間作畫。右邊是我的同道、我的朋友、熱愛世界 和熱愛藝術的人們。左邊是另一個世界,日常生活的人民,憂愁、貧困、財富,還有那些生活在死亡邊緣的人們。” 這幅作品是畫家對自己藝術生涯的總結,畫中的人物和道具有豐富的寓意。畫面的中央是正在揮筆作畫的畫家本人, 身后立著一個裸女摸特兒,以象征畫家的藝術靈感。圍繞著這個中心,畫面分為左右兩個部分。左邊畫架后的石膏 像是對僵化了的學院派藝術的諷喻;寬沿帽、吉他、匕首象征著浪漫主義藝術;右邊的人群,則是畫家朋友,其中 有小說家尚弗勒里、詩人波德萊爾、哲學家普魯東等人,他們分別象征著散文、詩歌和社會哲學。這幅畫在構圖上 做了精心的安排,裸女像一尊古代女神的雕像,背部曲線的起伏變化使臀部突出,單純的肉體與衣裙繁復的褶紋造 成一種對比和變化。縱覽全畫,使人感到頗有藝術的精神殿堂與人間生活薈萃的含義。
這是一幅充滿寓意的畫作,分為三個部分。中間是畫家本人和他的畫,右邊是藝術家評論家等文人雅士,而左邊則是魚龍混雜,有他的敵人也有他所關心的下等人。這幅畫就像個現實生活的小小縮影,同時也是畫家的一個無聲的宣言,告訴社會是什么構成了他的世界,他的作品,這在當時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反傳統的革命舉動。這幅不入主流的畫沒有被選進當時在巴黎舉辦的世界博覽會。庫爾貝對此覺得氣憤不平,于是他在會場對面搭起展覽棚,自行展出不被官方認同的作品,并命名為“寫實主義——四十幅庫爾貝繪畫展覽”。
畫的左邊好像被釘上十字架的男性裸體實際是真人尺寸大小的木頭人形,是繪畫學生常用的臨摹道具,庫爾貝把它放在陰影里,代表著他蔑視陳規的作畫理念。地上遺棄的插著羽毛的帽子,吉他和飛刀則是浪漫派畫家常用的裝飾,這也是庫爾貝所看不上的,他認為他們都生活在白日夢里。左邊坐在椅子上的是拿破侖三世,是個把法國拖入戰爭和困窘經濟的國王。庫爾貝后來拒絕領取他頒發的榮譽軍團十字勛章。象征著死亡的頭顱放在一張報紙上,這是庫爾貝在指責輿論界對藝術,對大眾觀念所起的錯誤導向作用,并暗示自己對這些評論的不屑一顧。
左邊其余的是屬于被剝削階層的人民,其中有工人,老兵,婦女,猶太人和中國人(中間穿紅衣服的)。
位于中心的畫家正在畫一幅不被當時的標準認為是嚴肅主題的風景畫;他右邊的裸女代表著不加任何掩蓋的事實真相,這是畫家所極力提倡要表達的;畫前方的小孩天真無邪,是畫家所呼吁的不要被傳統觀念所束縛的象征。
右邊一組中靠墻的左邊第二個人是上邊提到過的貴族勃呂阿,坐在凳子上的是法國文學現實主義的發起人之一,也是第一個推薦介紹庫爾貝作品的評論家,但后來他們有了嚴重分歧。最右邊的是詩人,畫家的好友波特萊爾,他也積極提倡拋棄一切形式上的矯揉造作,追求事物的本質。他正在讀的是他自己的詩集《惡之華》。
后面的墻上是畫家幾幅曾倍受批判的作品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