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典學院
雅典學院 意大利 拉斐爾 壁畫 縱279.4×橫617.2厘米 梵蒂岡塞納圖拉大廳
雅典學院是古希臘唯心主義哲學家柏拉圖興辦的。拉斐爾在這幅巨型壁畫中,描繪了當時這個學院里的哲學家、 科學家以及藝術家們進行學術探討的熱烈場面。油畫畫面中央邊走邊議的是柏拉圖和他的弟子亞里斯多德,他們在激烈 地爭論著。雖然,柏拉圖的老師蘇格拉底在他興辦雅典學院時已不在人世了,但畫家為了表現哲理的繼承性,還是 在左邊的一組人物中畫出了蘇格拉底。而右邊的則是天文學家托勒密,彎著腰在畫幾何圖形的則是阿基米德,在他 們的后面,戴著暗色無檐帽的是畫家本人。左邊的下方是以數學家畢達哥拉斯為核心的一組人物,還有一個伊斯蘭 教學者叫阿維洛依。在臺階上坐著沉思的是赫拉克利特,離他不遠躺著第奧根……這樣眾多的人物、宏偉的場面、 各種不同的形象性格,各種交錯縱橫的內在聯系,拉斐爾竟能以嚴謹的布局和精心設計的層層深入的圓拱門古典建 筑為背景的構圖,表現得渾然一體,天衣無縫,足見畫家的藝匠才智,非同凡響。更多人物參見 《雅典學院》中的著名人物
在《雅典學院》這幅壁畫里,拉斐爾把建築學與透視法發揮得淋漓盡致。他以直通藍天的拱門為背景,使得畫面顯得分外神圣悠遠;他高潮的透視法,讓二度平面呈現出三度空間的大氣縱深;他把地面的圖案和拱頂的裝飾,也都計算得非常精致準確;他著力于柱子、雕像以及浮雕等細節,為學院大廳平添一份唯美莊重;大廳兩側的壁龕,分別高聳著希臘智慧女神雅典娜(右)和光明之神阿波羅(左)雕像;他的人物衣飾紅、白、黃、紫、赭交錯,與淡黃色的大理石背景色彩協調有致。這幅壁畫線條和諧,色調豐富,構圖均衡,優美典雅,成為后世古典主義者不可企及的典范。
這幅壁畫畫家巧妙地利用拱形作為畫面的自然畫框,背景是以勃拉曼特設計的圣彼得教堂作裝飾,兩邊作對稱呼應,畫中人物好像是從長長的、高大過道廊走出來,透視又使畫面呈現高大深遠。建筑物的廊柱直線和人物動態的曲線相交融,產生畫面情境柔中有剛,加之神像立兩旁,使畫中充滿深層的古典文化氣息。
拉斐爾極善利用臺階,使眾多人物組合主次前后有序、真實、生動、活潑,畫面將觀賞者帶進先哲們的行列。這宏大的場面,眾多的人物,生動的姿態表情,具有肖像性人物個性刻畫,布局的和諧、變化且統一的節奏,可謂把繪畫創作發展到文藝復興時期的頂峰。
拉斐爾以柏拉圖的“雅典學院”為靈感,在哲學、修辭、邏輯、數學、幾何、天文、音樂領域里,創造出壁畫《雅典學院》,謳歌登峰造極的古希臘精神,贊美人文主義的黃金時代。在這件作品中,讓每個哲學家都顯現“個人靈魂”的企圖,用以區別個體之間不同的關系,并將他們連接在形式上的韻律中,處理人與背景相互關系接近列奧納多·達·芬奇的做法;但整體構圖中出現古典樣式大廳——超高圓頂、酒桶穹窿(Barrel Vault)、巨大的人像-乃是受到布拉曼特(Bramante)的影響,預言它未來是放置在圣彼得大教堂中的模樣。乃透視學的高峰,承襲前人的精華而成。拉斐爾將西方文明不同時期的人集中在同個空間,古希臘、古羅馬和作者所在時代意大利哲學家、藝術家、科學家薈萃一堂,表現自身篤信人類智慧和諧,并贊美西方文明(語法、修辭、邏輯、數學、幾何、音樂、天文)的智慧結晶。
在拉斐爾所處的年代,流行一種新柏拉圖主義的哲學思潮,既主張美是不生不滅的永恒,也在藝術中追求理想美的創造。而在人文主義大師們的藝術創造中,更為重視的是對生活美的發現,他們在藝術描繪的一切美中都具有現實美感。
拉斐爾比達芬奇、米開朗基羅都晚出生,卻比米開朗基羅早死四十多年,只比達芬奇晚死一年,是相當短命的藝術家。如果要用幾個字來形容拉斐爾,那就是和諧、圓融、愉快、優美、溫和。不僅畫風如此,待人也是如此。他跟達芬奇、米開朗基羅一樣,身處愛藝術文化的教皇朱力阿斯二世的威嚴之下,但是拉斐爾卻跟朱力阿斯二世處的很好,隨后的利奧十世,也最喜歡他,是個人見人愛的年輕人。25歲那年,朱力阿斯二世邀請拉斐爾為梵諦岡宮的簽字大廳畫壁畫。拉斐爾與教皇、學者們交換意見許久以后,決定依據詩人德拉·欣雅杜爾的詩來配畫,以歌頌神學、哲學、詩歌、法學、權力為內容:神學的“圣禮的辯論”、哲學的“雅典學院”、詩歌的“帕拿巴斯山”、法學的“三德”(真理<女人看鏡子>、權力<腳伏獅子,手拿代表法律的樹枝>、節制<手拿繩索看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