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引導人民
自由引導人民 法國 德拉克洛瓦 布上油畫 縱260×橫325厘米 巴黎盧浮宮藏
這幅畫取材于法國1830 年的7 月革命事件,所以又名《七月二十八日》。油畫描繪了當時戰爭的情景:在硝煙 籠罩的大道上,以打著象征自由和希望的三色旗(法國國旗)的女神為前導,緊跟其后的是手持刀槍的士兵和民眾,背 景隱約可見巴士底獄的大樓。畫面上,女神被安排在正中央。她上身裸露,純潔而美麗。在這里,她是正義、自由、 真理的化身,用這樣的形象寓意這場戰爭的正義性。畫家借鑒了戈雅《5月3日夜的槍殺》中明暗對比的處理手法以及席里柯《梅杜莎之筏》中陰影造型的手段,以人物的配置強調了戲劇性的結構。畫面人物主體突出,形象生動, 色彩鮮艷而穩重,雖然表現戰爭場面,但整個畫面保持著華麗的色調。這幅畫所刻畫的人物不多,卻使人感到場面 宏大,有一種氣勢磅礴的力量。畫家以強烈的激情、色與光相互的對比,以及奔放的筆觸運用,成功地表現了爭取 自由的主題。
這幅畫氣勢磅礴,畫面結構緊湊,色調豐富熾熱,用筆奔放,有著強烈的感染力。1831年5月1日,在巴黎展出時,引起轟動。德國詩人海涅為此畫寫了贊美詩。在這以后,這幅畫還有一些有趣的經歷。1831年,這幅畫被法國政府收購,在盧森堡宮展出了數月,后因時局變化,還給了畫家本人。17年后,1848 年法國爆發了二月革命,法國人民要求把此畫重新在盧森堡宮展覽。同年6月,巴黎工人起義,此畫又被政府摘下,理由是具有煽動性。直到1874年才被送入盧浮宮。
歐仁·德拉克洛瓦(1798~1863)是法國浪漫主義繪畫最杰出的代表畫家之一。父親是當時法國一名高級官員;母 親是一位著名工藝師的女兒,受過良好的藝術教育,對德拉克洛瓦的影響較大。1816 年,他到巴黎學畫。先接觸了 古典畫家柯羅的畫作,后又研究普呂東。他善于運用色彩,所畫的形象色彩飽滿熱烈,有強烈的音樂感,表現出一 種詩意的美,這也是這位藝術大師最大的創作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