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畫作品名稱
作 者:普桑
創作時間:約1638~1640 年
尺 寸:85 × 121cm
類 別:布面油畫
收 藏:法國,巴黎,盧浮宮
作品的背景是希臘阿爾卡迪地區。在古代,這是一個與世隔絕的地方,阿爾卡迪這一名稱表示理想中的牧歌般的世外桃源。但即使在美麗的阿爾卡迪也無法逃避死亡。最初的作品中,牧羊人與其說是恐懼,莫妨說是以好奇心在研究墳墓。而這里則洋溢著更加莊嚴而冥想的氣氛。
油畫作品入選理由:
◎法國17 世紀偉大的古典主義畫家普桑的杰出代表作。
◎發人深思的哲學命題,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繪畫手法相結合的典范。
◎優美的背景,生動的人物表情,均衡的構圖。
畫家簡介
普桑(1594~1665),17 世紀法國最偉大的古典主義畫家。出生于法國諾曼底地區的一個小城維萊。從小就酷愛繪畫藝術,后曾跟隨多位畫家學畫,也曾潛心古希臘、古羅馬藝術以及文藝復興大師們的作品。擔任過短暫的宮廷畫師,后來回到意大利,并長期定居羅馬。他的代表作有《花神的慶典》、《詩人的靈感》、《薩賓婦女被劫》、《酒神節日》以及《屠殺嬰兒》、《臺階上的圣母》等。
油畫作品欣賞:
《阿爾卡迪的牧人》油畫人物是普桑在羅馬時期的重要作品之一。阿爾卡迪是希臘神話中的一個田園牧歌式的樂園,也是生命永恒的幸福之地,就如同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一樣。畫中的背景是一片風景優美的墓地,近旁的樹木枝葉繁茂,和煦的陽光照在地上,遠處是連綿的山峰,藍天上飄著白云。畫面前方有一塊大墓碑把畫中的四個人分成兩半,右邊的一個年輕牧人把左腳站在墓碑前的石塊上,右手拄著長長的牧羊棍, 左手指著墓碑上的文字,轉過頭詢問他身旁的一個少女,好像在問“是這樣嗎?”他身后的少女穿著黃、藍色的衣服,正若有所思地在考慮什么。墓碑的左邊,一個衣著藍袍的牧人半跪在碑前,正伸出手指聚精會神地辨認墓碑上的文字,好像在說:“真是這樣嗎?”墓碑上的拉丁文是“牧人們,如你們一樣,我也曾生活在阿爾卡迪,體驗過幸福,而如我一樣,你們也必死亡?!碑嬅娴淖钭蠖耸且粋€站著的牧人,手扶墓碑,正低頭看著這一切。
畫中墓碑上的文字顯然是全畫的“畫眼”,所有的情節都圍繞它展開。而這個關于生命和死亡的哲學命題,在這幅畫中被處理得平靜、超然、美麗。人人都在思索或者疑問,但都心平氣和、坦然面對。很顯然他們都擁有著健康、美貌,都洋溢著生命的活力和青春的激情。那么,畫家通過他們各自發問或者思索的表情想告訴我們什么呢?是告訴我們:不管生命曾經多么美麗,不管你體會了怎樣的幸福,到頭來都會化為虛無,消失在另一個陰暗的世界里。還是告訴我們:如果你真誠的活過,好好地享受過了幸福美麗的人生,那么死亡也沒有什么可怕的,因為美麗的人生就已經永恒。或者他更是在諷刺世人,當年輕、健康、美麗的時候,又有幾個人認真地考慮過我們生命的意義呢?不管怎樣理解,當我們面對這樣一幅畫,看著墓碑上的文字時,心靈總是難以平靜,因為它揭示了一個事實——不管生命多么燦爛, 最終都會消失得無影無蹤,就如同墓中人一樣??梢哉f這幅畫深刻的哲學味道,也是它吸引人的原因之一,因為它給人生命的震撼和思索。
從繪畫技巧看,畫面布局嚴整,結構緊湊。整幅畫以墓碑為界分為兩半,蹲著的兩個人和站著的兩個人交叉對稱,構圖均衡平穩。人物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詢問的神情、伸出的手指、蹲著的姿勢都很逼真、生動。從色彩上看,畫面上藍色、黃色、紅色的衣服與風景中的白云、藍天、黃色的樹葉、青色的山峰水乳交融,連成一片,把畫面渲染得如同仙境,給人亦真亦幻的純美之感。
整幅畫既有古典主義的莊重、嚴肅、神圣的崇高美,也不乏浪漫主義的思想和激情。普桑貫通古今,融合百家的高超繪畫技能由此可見一斑。
劫奪薩賓婦女-普桑-法國
《劫奪薩賓婦女》是一幅宗教神話題材的作品,既有浪漫色彩,又有追求理性的傾向。此畫表現的雖是激烈的場面,但占上風的仍然是理性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