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勃朗《尼古拉斯·杜爾博士的解剖學課》團體肖像油畫成名作
發表時間: 2016-4-18 21:56:18 查看:7059
作 者:倫勃朗·梵·萊茵 - Rembrandt van Rijn
作品名稱:
杜爾博士的解剖學課-the anatomy lecture of dr. nicholaes tulp
作品別名:The Anatomy Lesson of Dr.Nicolaes Tulp,杜普教授的解剖課,Urok anatomy Dr. Nicholas Tyulpa
作品尺寸:216.5 x169.5 cm
作品年代:1632
作品材質:布面油畫 oil on canvas
現收藏于: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海牙
《尼古拉斯·杜爾博士的解剖學課》是當時阿姆斯特丹外科醫生行會委托倫勃朗畫的團體肖像畫之一,也是倫勃朗的成名作,作品突破荷蘭傳統的團體肖像畫的呆板
程式,他力求在作品中,以顯眼的人體姿態和運動來表達最巨大的內心情感。在構圖和人物神態上均處理得逼真而生動,因而受到好評。畫家為了使人物形象集中且
有主次,畫中人物形象又要保持同等地位,各得其所、皆大歡喜。借上解剖學課來刻畫每個人的面貌和性格特征。
畫面上右側那個主要人物,即是醫學博士尼古拉斯·杜爾教授,其余七人也都是真實的人物。我們會發現這是一幅富有情節性的肖像畫。在畫中,畫家著重突出了杜
普教授。他獨坐在一邊,面對著七位學者,一邊做著解剖一邊闡述著人體的結構原理。七位學者:有的情不自禁地湊上前來吃驚而專注地看著教授所示的地方;有的
手拿教材默默地思索;有的好象茅塞頓開;有的又好象如夢初醒……這豐富多采的表情,這鮮明的個性,這生動的姿態,在這冰冷、蒼白的尸體的反襯下顯得異常生
動。
作為團體肖像畫,當時大多數作品也如我們今天習見的團體像照片一樣,是平均排列的。而倫勃朗所創作的這幅肖像,則與眾不同,他將人物作為一個整體來處理,
把所有被畫者組織在特定的情節之中。這種風格是深深被畫者所歡迎的,于是倫勃朗的訂件應接不暇了。盡管如此,但每個被畫者的肖似必須符合要求。此畫作于
1632年,其時畫家才26歲。倫勃朗的創造性肖像風格已風靡整個阿姆斯特丹。當然,有時也因其中一位被畫者未被擺在顯著地位而提出抗議。所以,肖像畫的
收入雖然不少,但常常由于糾紛也不得不重畫一幅。
我們從《尼古拉斯·杜爾博士的解剖學課》這幅畫上看到了畫家的構思能力:主講人是著名的杜爾醫生,他作為主要人物,占有畫面的一側主要位置,其余人物以各
自專注神態,有變化地穿插安排在一個有深度的平面上,使每個人物所處的位置互不遮擋,并且不受透視影響,大小基本相同,否則訂畫人是不接受的。教授在講述
解剖原理與手術實踐的方法,顯得十分老練的樣子,其余的則凝神察看,聆聽老師的講述。光線是從左邊射來的,正好落在尸體和所有人物的臉上,使人物的臉部被
描繪得更正確傳神。這種情節性肖像畫不僅反映了荷蘭新興資產階級對繪畫的新要求,也展示出那個時代對于科學的探求精神。
此外,為了滿足訂畫者的愿望,倫勃朗把8個人的姓名寫在一張紙上,讓畫上其中一個人拿在手里,這種蛇足,是不得已的。在那個時代,被畫者的姓名能留在畫面
上是最高要求,畫家就作了這種巧妙的處理。不僅如此,畫家還在右下角斜放著一本很大的解剖學講義,這一道具從構圖上看,也是藝術家的高妙經營。
大概倫勃朗也沒有想到,這幅《尼古拉斯·杜爾博士的解剖學課》不僅使訂畫者非常滿意,而且使他幾乎在一夜之間成了遠近聞名的大明星。從此,訂畫者源源不
斷,倫勃朗也因此由一個普通的平民一躍成了顯耀的“貴族”。然而,難得的是,畫家并沒有為了維持這令人羨慕的“貴族”生活而墨守成規,而是不斷地實驗、探
索,不斷地突破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