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畫作品名稱
名 稱:《馬斯達·佩亞》
作 者:雷諾茲
創作時間:1788 年
尺 寸:77 × 64cm
類 別:布面油畫
收 藏:法國,巴黎,盧浮宮
雷諾茲在18世紀70至80年代描繪了大量貴族肖像。作為一名肖像畫家,雷諾茲雖然隸屬于學院派,并且多次宣稱始終把古典主義的莊重和靜謐作為信條,但是在《馬斯達·佩亞》這幅優美的肖像畫中,卻洋溢著華麗與優雅。事實上,他是折衷地處理了古典主義和風行一時的洛可可藝術。迄今為止,這幅作品的色澤依然與制作時的色澤完全一樣,一點變化也沒有。這是因為雷諾茲在畫這幅肖像時采用了一種能夠長期保持作品的色澤不變的“不干性褐色繪具”。
油畫作品入選理由:
◎英國杰出的學院派畫家雷諾茲晚年的扛鼎之作。
◎一幅典雅美麗,充滿了天使般神韻的小女孩肖像畫。
◎富有動感的構圖,大膽豪放的筆觸,鮮活的人物形象,神秘氛圍的成功營造。
畫家簡介
雷諾茲(1723~1792),英國18世紀偉大的學院派肖像畫家,英國皇家美術學院的首任院長。出生于英國德文郡的普林普頓。自幼愛好繪畫,曾在肖像畫家赫德森門下學藝。1750 年前往羅馬,其間廣泛學習文藝復興大師們繪畫風格,特別推崇米開朗基羅的畫風。追求“崇高風格”,肖像畫蘊含著一種莊嚴、典雅的崇高美,為當時廣大上層社會所推崇,影響巨大。代表作還有《伊利莎白·德爾美夫人和她的孩子》、《悲喜劇之間的加里克》、《塔爾列頓上校》、《卡羅琳·霍華德小姐》、《馬爾伯勒公爵一家》等。
油畫作品欣賞:
雷諾茲是一位嚴格的學院派畫家,追求莊嚴崇高的繪畫風格,并且一貫主張向傳統和古典學習,認為藝術的目的是為了促進人們道德的提高,繪畫應該表現人物最優秀美好的方面。他曾說過:“這是我的目標和天職,在我所描繪的人們中唯一的目的是尋找出他們的完美性。”他的肖像畫宏偉、莊嚴、典雅,是古典主義和英雄主義完美結合的典范。
《馬斯達·佩亞》是畫家晚年的著名畫作,也是一幅很能代表了畫家繪畫風格的作品。
畫面描繪了一個高貴、典雅、美麗的小女孩。她是半側面的坐姿,面向左前方,伸出胖乎乎的胳膊指著遠處。一頭金黃色卷發被風輕輕吹動,顯得輕柔美麗。頭發卷曲的弧線與她美麗的小臉蛋形成了好看的視角。她的面龐美麗、清秀,帶著孩子特有的稚氣和天真,仿佛天使一般。女孩穿著白色的紗裙,系著紅色的寬腰帶,紗裙的邊緣有細微的棕紅色花邊,與人物的總體形象形成了完美、協調的搭配。
畫面的構圖極為講究,蘊含著一種內在的充滿韻律的動感,小女孩伸出的胳膊以及指點著的手指,專注的目光,都給人鮮活真實的感覺,不自覺中我們也會朝她手指的地方望去,很自然地就把人帶入某種天真、無邪的美好境界中。畫家把女孩的衣服處理得很簡略,讓她赤裸著胳膊和肩膀,就像一個古希臘、古羅馬中的小英雄一樣,在天真可愛的形象中,又多了一份古樸、莊嚴的內在神韻。這顯然是一個理想化的形象,正如畫家說的那樣:“倘若一個肖像畫家想抬高并美化他的對象,唯一的辦法是讓他接近于一般理想。”畫家一貫主張藝術應該為增進德行服務,這幅畫就很明顯地表現了出來,面對這個天使般的小女孩,仿佛整個塵世都變得清澈和純凈起來,一切都變得那么美好、輕靈。
畫面的背景處理得朦朧簡潔,光線暗淡而隱晦,很有中國寫意畫的特色。遠處是朦朧的田野,田野上有美麗的樹木花草以及黑色的小路,女孩的背后是一棵暗黑色的郁郁蔥蔥的大樹,這些朦朧的意境與明朗清晰的小女孩本身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從而也很好地襯托了人物形象。色彩上,畫面大量運用了大色塊的描繪手法,背景的大塊黑色、女孩金黃色的頭發與棕紅色的腰帶形成了自然的色彩過渡,也與白黃色紗裙、黃色的皮膚構成了鮮明的對比。
整幅畫沒有矯揉造作的痕跡,總體給人清新自然的典雅、優美感覺。特別是富有動感的構圖,大膽豪放的筆觸,鮮活的人物形象,神秘氛圍的營造構成了這幅畫獨特的藝術魅力,使人很自然地就留下了深刻的影響。
雷諾茲一生筆耕不輟,辛勤創作,繪制了大量的肖像畫作品,并且對繪畫的理論進行了深入的探索,為英國學院畫派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產生了重大的影響。